2025年2月7日,济南市莱芜区2025年春风行动专项服务活动首场大型招聘会在莱芜...
2025年2月5日,农历蛇年正月初八,伴随着喜庆的鞭炮声和全体员工的热烈掌声,...
为加强全区新建商品住宅工程质量管理,建设人民满意的好房子,全面提升全区...
2024 年 10 月 23 日上午,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与交通银行举行“政银企”...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做深做实,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前夕,在党支部书记张爱会同志带领下,我支部开展纪念共产党成立99周年暨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爱国教育主题党日活动,学习党章及党的成立历史,重温革命先烈浴血奋战的光荣历史,接受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的现场教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本次主题党日活动分为以下几个内容:
一、 重温入党宣誓。
二、 学习党章总纲
三、 学习共产党成长历史,布置赴汪洋台学习活动。
四、 赴汪洋台实地学习抗战历史、加强爱国主义学习活动。
活动具体内容:
活动日期:2020年6月28日早7点半。
活动集合地点:中洋悦澜府售楼处三楼党员会议室。
活动参与人员:张爱会、张爱云、李洪新、朱效伟、孙召亮、吕文东、吕雪峰、赵明申、沈孝军、刘希涛。
活动物料:党徽、矿泉水、相机、党旗、笔记本、2辆车。
活动流程:1、介绍党支部现状2、共同学习共产党成立历史3、介绍汪洋同志牺牲历史4、乘车出发、参加赴汪洋台学习活动。
在支部书记张爱会同志带领下,全体党员进行重温入党宣誓活动。
在支部书记张爱会同志主持带领下,全体党员共同学习党章。
从南湖红船到八一枪声,从井冈号角到长征壮歌,从抗日烽烟到建国大业,从改革春风到小康蓝图,99年波澜壮阔,99年壮丽辉煌。这是一段百折不挠艰辛求索的伟大历程。胸怀救国救民的崇高理想,肩负开天辟地的历史重托,中国共产党高擎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火炬,照亮黑暗的旧中国,点燃新中国黎明的曙光,指引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航程。
99年的伟大历程向世人昭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带领人民实现独立、解放、幸福和富强。
下面,我们通过八个阶段来回顾一下党的历史。
1、(1919—1927) 中国共产党创建于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破天荒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釆取资产阶级民主派没有釆取的依靠广大群众的革命方法,推动中国工人运动出现了第一个高潮,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 新。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影响和推动下,在国共合作的条件下,中国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1925年的五卅(sa)运动标志着全国范围的革命高潮的到来,为举行讨伐北洋军阀的革命战争奠定了群众基础。在斗争的关键时刻,由于大资产阶级的叛变和共产党内发生陈独秀投降主义的错误,这次革命遭到了失败。
2、(1927—1937) 1927年革命失败后,面对国民党新军阀的残暴统治,中国共产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步把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到农村,建立根据地,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党领导根据地人民建立革命武装和工农政权,连续多次击败国民党的军事“围剿”。 在革命走向复兴的时刻,党内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使党再次受到严重损失。由于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失败,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长征。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纠正了党内的“左”倾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路线的领导地位,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党从幼年走向成熟。随后,党领导红军以异乎寻常的坚强毅力,战胜敌人的围追堵截和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
3、 抗日战争(1937-1945) 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中国共产党制定抗日救国的纲领,提出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方针,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指明了道路。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车及其他抗日人民武装深入敌人后方,发动人民群众,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建设抗日民主政权。根据地军民逐步成为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中国人民经过八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并为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4、解放战争(1945-1949) 1946年6月底,国民党统治集团,悍然发动全面内战。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挫败国民党的军事进攻,并转入战略进攻。党领导人民解放军进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消灭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为夺取全国胜利和建立新中国作了政治上、思想上的准备。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解放南京,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5、全面建设(1949-1956)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站立起来了,中国历史从此开始了新的纪元。在党的总路线指引下,我国大规模地开展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在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消灭了剥削阶级,建立了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胜利。
6、文革时期(1956-1976) 1956年9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路线。1957年以后,党的领导曾在阶级斗争和经济建设速度问题上发生“左”的偏差,使社会发展主义建设事业遭到严重挫折,出现了三年经济困难。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的发生。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党终于依靠自身的力量,战胜了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克服动乱,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迎来了新时期。
7、改革开放(1976-1990) 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胜利,使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根本上冲破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决定全党工作重点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转移。制定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的领导下, 在指导思想上和实际工作中坚决实行拨乱反正,逐步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和一系列方针、政策。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引下,我国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逐步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和完善教育体制和科技体制,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充满生机,政治生活更加活跃,民族精神得到新的发扬,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空前增强,各族人民生活显著改善,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8、新的时代(1990-至今) 按照邓小平同志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1997年7月1日香港顺利回归祖国,1999年12月20日澳门也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20世纪末这两项重大的历史事件,充分证明了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已经逐渐强大起来的事实。世纪初旧中国的任人宰割、受尽屈辱已成历史,逐步繁荣富强、民主昌盛的新中国,已成为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产生的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全面贯彻执行邓小平所倡导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旗帜鲜明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决进行治理整顿、深化改革、大力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一步发展。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经受住一系列重大挑战和考验,改革发展稳定、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新的显著成效,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崭新篇章。
汪洋,原名汪之正,字诚斋,号洪波,1913年出生于山东省东阿县夹河乡顾庄村(今属河南省台前县)一个农民家庭里。
汪洋8岁在本村读书,1919年进入公立高级小学堂,毕业后,考入山东省济南乡村师范。汪洋在乡师学习期间,参加了读书会,阅读了鲁迅、李大钊、高尔基的著作和其他进步书刊,接受了革命思想的熏陶。同时,深受该校创办的进步杂志《前冲》的影响,并在上面发表了不少进步的诗词和文章。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汪洋考入济南乡村师范学校。他积极投入中共地下党领导的救亡运动。
1935年7月,汪洋从济南乡师毕业,到山东肥城县城关镇高小任教。
不久,汪洋决定去济南寻找中共党组织。随后,汪洋被中共山东工委派往东北军学兵队作政治指导员工作。西安事变后,他随谷牧一起回到延安。
1938年5月的一天,汪洋率领三团战士,在莱芜县城进行训练,突然接到四支队命令:要他急率三团到鹿鸣山配合八路军第四支队去袭击投降日军的山东反共司令秦启荣。汪洋当时感到军情紧急,连鞋子都没顾上穿好,立即率领部队去莱芜矿山,消灭了秦启荣伪军主力300多人。人民群众欢欣鼓舞,纷纷要求参加汪洋领导的队伍,三团很快发展到500多人,使第四支队军威大振。接着汪洋又率领部队转战腾县,解放了腾县,严厉打击了国民党顽军申从周等部和八里沟的地方反动武装,被当地人民群众誉为“铁骑军”。
不久,汪洋受中共山东省委派遣,率领整编后的二团开赴莒县、临沂、郯城一带,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
1940年9月,按照八路军山东抗日纵队实现主力全部正规化的整编计划,以第一、第四支队主力合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一旅,王建安任旅长,汪洋任政治部主任,钱钧任参谋长。下辖四个团,兵力一万余人。
不久,“百团大战”开始。汪洋奉命亲率一旅指战员在山东莱芜、博山一带向日军发动猛烈进攻。历经大小战斗20余次,俘虏、毙伪日军1260余人,缴获长、短枪500余支。
1941年8月,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四旅成立,下属四个团。廖荣标任旅长、汪洋任政委。在部队强有力的支持下,汪洋深入鲁南地区广大农村,广泛发动群众,建立人民政权,巩固扩大鲁南抗日根据地。汪洋率领四旅十一、十二团,冒严寒,踏冰雪,转战沂蒙山区,连续攻克西高都等10多处日军据点,打通了沂山、蒙山与芦山的日军封锁线,恢复了鲁中抗日根据地。
1942年3月,中共山东分局决定:第四旅兼属第一军分区,汪洋任泰山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廖荣标任军分区司令员,欧阳平任政治部主任。
1942年10月,为了进一步扩大抗日根据地,廖荣标司令员率领军分区主力部队挺进鲁东南淄河流域。政委汪洋和专员赵笃生带领地委、专署机关干部、军分区教导营和十团一营,在博山刘白杨村集中培训县区领导干部。由于叛徒告密,10月16日,日军从莱芜、口镇、新泰、淄博、胶济路等地调集6000多名日军,于当夜分六路向刘白杨村袭来,10月17日拂晓,汪洋得到情报后,立即派出四个小组四边侦察,西、北、南三个小组迅速返回,都说发现敌人,只有派出东面的小组未归。汪洋与赵笃生、石新、赵钧他们商量后决定:马上组织部队顺吉山河北岸向东突围。营长赵钧率一个连顺吉山向东开路,机关干部居中,教导营营长石新及军事队队长田光林率领所部断后。途中与东边来的日军遭遇,汪洋带领十团两个连、机枪排和教导营军事部一边与日军激战,佯做进攻,一边指挥部队转战吉山南岭。在抢渡溪河时,又遇东、北、西三方日军的夹击,部队伤亡沉重。趁日军混乱,带领部队迅速杀至南岭山腰,欲抢夺山顶制高点,不料遇到山顶埋伏日军的疯狂狙击。汪洋立即召集紧急会议,决定将部队化整为零,分为突围。汪洋率领部分人马冲杀到吉山主峰脚下。3000多日军汇集成团围攻过来。面对数十倍于我之敌,汪洋大喊一声:“同志们!报效祖国的时候到了,上刺刀拼吧!”说罢,他端起刺刀旋风般向敌群冲去。终因寡不敌众,教导营营长石新身中数弹,壮烈牺牲,数十名英雄战士与日军同归于尽。汪洋身负重伤十几处,跌倒在地。待日军走近,他又霍然坐起,用尽最后力气拼杀日军。
汪洋壮烈殉国的消息传出后,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山东《大众日报》、《泰山日报》均发祭文悼念。山东省党、政、军、民各界数万人沉痛悼念汪洋和300多名牺牲将士。
1945年8月,莱芜县抗日民主政府将吉山钓鱼台改建为汪洋台,台上建有汪洋亭,亭中树烈士碑一座,碑上刻有山东省党、政、军领导舒同、廖荣标、李念林等人的题词。1954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将汪洋烈士墓迁至济南英雄山烈士陵园。